这篇报告,我不是写“学到了多少单词”,也不是写“掌握了多少语法”。我想分享的,是iShow给我带来的,那份更深层次的“升级感”——我的英语思维,乃至我看世界的方式,是如何被悄然改变的。

第一幕:沉浸式“语言环境”
我过去学英语,最大的障碍是“翻译腔”。总是在心里先想一遍中文,再费力地去“翻译”成英文。iShow英语的课堂,像是在有意无意地“拆解”这个翻译过程。
iShow老师并不过多地纠正我的“中文式”表达,而是用一种更“引导式”的方式,让我去“感觉”地道的表达。这种方式,有点像在学习母语,你不是去背语法规则,而是通过大量的接触和模仿,逐渐内化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老师们经常会抛出一个话题,然后引导大家用英语去“头脑风暴”。一开始,我还会下意识地想中文,但看到别人已经开始用英文描述,我也会被带动起来,尝试用我有限的词汇和句子去表达。这种“在英文语境下思考”的训练,是我之前从未有过,也是觉得最有效的。它让我开始摆脱对中文的依赖,逐渐形成一种“英语思维”的雏形。

第二幕:从“学表达”到“会表达”
iShow英语的课程,让我明白“会表达”真的很重要。
“表达的逻辑”:老师会教我们如何组织语言,让自己的观点更清晰、更有条理。比如,在讨论一个问题时,他们会引导我们先陈述观点,然后给出理由,最后得出结论。这种结构化的表达方式,不仅让我的英语表达更有效,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中文表达是否足够清晰。
“情绪的传递”:语言不仅仅是逻辑,更是情绪的载体。老师会引导我们注意语调、语气,如何用声音去传递情感。这让我的表达不再是“平铺直叙”,而是开始有了“温度”和“感染力”。

第三幕:不仅仅是英语
我惊讶地发现,在iShow英语的学习,似乎正在重塑我的思维方式。
“开放性”的提升:接触到的不同的话题、不同的观点,让我开始意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。我不再那么固执于自己认定的“唯一正确”,而是更能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视角。
“批判性”的萌芽:老师们常常鼓励我们提出自己的疑问,去分析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。这让我开始培养一种“不轻信”的习惯,去独立思考,形成自己的判断。
“探索欲”的激发: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,我发现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宽广了。我开始主动去阅读英文资料,去了解国外的新闻和文化。这种由语言驱动的探索欲,是我之前从未有过的。
添加爱秀班班老师微信,获取海量英语口语学习资料以及英语课程优惠活动资讯!

请用微信扫一扫